
东南网5月15日讯(通讯员 项环珠)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项目验收会在福州召开。经交通运输部专家组评审,福建南平国道528线等5条国道省际路段绿色养护工程顺利通过验收。目前,相关验收资料已按专家意见整改完毕,标志着福建普通国省道首个国家公路现代养护试点项目圆满收官。该试点以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为核心,实现水泥路面“白改(加)黑”改造“零废弃重生”、“以废治废”等突破,为全国公路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的“福建经验”。
针对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难题,项目采用共振碎石化与再生水泥稳定层技术双管齐下,通过专用机械高频共振破碎旧水泥路面形成级配碎石层,直接作为新路基使用;借助移动反击破碎设备将旧料再生为水泥稳定材料,实现旧料100%循环利用,有效攻克反射裂缝频发、旧料堆积及石料开采能耗高等行业痛点。在材料创新领域,项目创新运用废旧塑料基改性沥青技术,利用红外光谱分筛技术将塑料垃圾与沥青复合,打造高性能路面材料——仅4厘米厚、7米宽的路面每公里即可消纳2吨塑料垃圾。配合超薄高粘弹沥青罩面技术,通过复配改性沥青将罩面厚度压缩至2厘米,施工效率提升50%的同时显著延长使用寿命,使路面承载能力与抗老化性能得到双重提升。目前,料废旧塑料基沥青混合料改性剂(MPE)已在全国推广应用。
项目同步创新安全设施改造工艺,在护栏加高上,无需拆除旧钢筋混凝土护栏,通过凿毛植筋、截面增大等工艺提升防护能力,相较传统拆除重建方案,可节约45%-66%的水泥、钢筋等材料,减少90%建筑垃圾产生。
为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市公路部门建立全链条保障机制,成立各级试点领导小组,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攻关团队,通过省级专项提升补助与地方配套资金协同强化资金保障。开展技术培训超200人次,召开省市级现场会推广经验。编制《福建省旧水泥路面“白改黑”绿色养护工程技术》,形成5项技术指南、2项规范、1项发明专利、2项指导意见以及10项典型工程案例。同时,立体化开展宣传推广,制作专题视频,在央视、人民网等媒体发布约140篇次报道,广泛展示试点任务的工作成效,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交通运输部专家组高度评价该试点成果,认为该试点在技术、管理、资金保障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打造的旧水泥路面“白改黑”绿色养护成套技术兼具科学性与实操性,为全国公路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完整解决方案。南平市公路部门表示将持续优化技术方案,推动绿色养护模式向更广范围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