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航母的作战方式基本就是依靠放飞舰载机对敌人进行打击,但除非放飞的是神风攻击机,否则放出的飞机最终还是要回到甲板上的,而这时如果还有飞机要起飞,就会发生甲板上的混乱,严重影响起降效率,对于这个问题,现代航母是用斜角甲板来解决,但二战之前的航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靠双层甚至三层甲板,那么双层甲板是否有什么技术难题导致被淘汰?事实上这种甲板并不是因为技术难题而惨遭淘汰,是因为效率实在不行才被淘汰的。
当初的航母提出这个方案正是为了提高飞机的起降效率,下层甲板放飞战机而上层甲板用于飞机的回收作业,这个方案乍一看似乎确实提高了不少效率,但其实带来的问题反而比解决的问题还多。
资料图
首先就是船身增高问题,为了腾出足够的空间给飞机起飞,下层甲板和上层甲板之间的高度肯定小不了,一架飞机三米高,那么甲板和天花板之间的距离至少要到5米才能保证安全但这样就会导致船身加高,重心上浮,这样的船舶在转向的时候非常容易倾覆,安全性极低。
其次是上浪问题,一艘船航行在海上,不可能永远都是风和日丽的天气,一旦遇上暴风雨或者是较大的海浪,低矮的下甲板就是海浪最爱肆虐的地方,这里储存着大量的飞机,海浪涌入轻则腐蚀飞机的蒙皮和发动机,重则直接冲走飞机甚至打碎飞机。这是非常危险的。
资料图
此外还有一点,两层的甲板取代了原本甲板下的机库位置,所以机库要么取消要么设置在下层甲板下面,但这样就会挤占其他设备和人员生活的空间。最后,随着飞机的发展,各国的舰载机基本都用下单翼金属机身的飞机取代了双翼木质战机。
这样的战机需要的起降距离更长,下甲板的长度已经完全不够用了,进入喷气时代后的飞机体积更大,不管是需要的空间还是起降距离都无法使用双层甲板设计,所以这种甲板并不存在什么工厂难题,而是使用起来会有很多问题才会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