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简单的建筑屋顶藏着这么多的玄机呢。”2018年12月14日至16日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创博会”)上,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展出的金属屋面壳体模型引发了许多参观者的好奇心。
展出的屋面壳体模型来自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金属屋面,包含了13层不同材料,将建筑外衣的吸音、消音、隔音、保温等作用通过模型清晰地展示了出来。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整体不锈钢金属屋面工程,金属屋面施工面积约22万平方米,相当于37个标准足球场。这样一个大型工程,有数不清的技术难题需要突破。
参加“创博会”的中建二局工作人员说,在包括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工程在内的重大工程中,青年人担当了生力军的力量。他们在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国家大剧院、上海迪士尼、多个核电站等工程中,突破一个个技术难题,扛起了大国工程的重任。
在上述屋面壳体中,最外层仅为0.5毫米厚的不锈钢材料,不仅可抵抗胶东湾地区台风,还可抵挡强降雨及沿海地区的高盐高湿环境,这是该种材料首次应用在国内机场建设中。
为了保证机场“海星”造型线条流畅、轻盈动感,项目团队比对了上百种不锈钢板材,最终锁定了厚度仅为0.5毫米的445J2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板。可是厚度只有五张纸的板材如何能抗住9级的胶东阵风?
年轻的项目团队做了无数次的风压试验。他们模拟屋面构造做了一个1∶1的模型放在风压仓里,观察钢板的稳定性。1级、2级、3级……直到16级,0.5毫米的不锈钢板抵抗住了16级的风力。看到这一结果,项目团队沸腾了。
作为建设建筑“国家队”,中建二局打造了一批批优秀的工程项目。公司积极为青年创新创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扎实开展“创新创效”活动,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创新成果。
作为FAST工程综合布线工程的承建者,中建二局建设者在“低头悬崖,抬头峭壁”的大窝凼,熔接了超过2万芯光缆,完成了足足有450公里的光缆铺设工程,长度相当于10个马拉松的距离。
“这个任务并不容易。”说起光缆布设,项目经理王培全记忆犹新。“大窝凼”地势险峻,坡度在70度以上,根本没有施工作业面。远远看去,密布的光纤网络如同一张蛛网,联通了“天眼”血管,为“天眼”运转提供了动力。
按照图纸要求,电缆要埋在地下,这就需要开挖沟槽。但现场地质情况太复杂,全是岩石根本挖不动。王培全带着团队摸索,把“动脉”从埋在地下改为架在空中。这一来,不仅增加布控线路的整体性,还节约成本近30万元。
除了技术和项目的成果,“创博会”上,中建二局还展示了一个个以人物姓名命名的创新工作室。1986年出生的李强,就是李光远劳模创新工作室项目经理、技术部经理。他正在参与建设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项目。
在这个重大核电项目中,李强团队引入了BIM的使用,就是三维建模技术。李强说,在此之前,国内核电站建造还没有用过BIM技术。运用BIM技术,可在电脑上模拟演示项目的关键技术环节,多视角清晰识别复杂部位的节点,看哪里可能存在问题,这样就能在项目正式实施之前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解决了。
年纪轻轻就能参加大国工程建设,让李强感到收获满满。“在大国工程中,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