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眼之父南仁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
A02版、B03版
1994年,敢为人先,率先提出在中国建设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从1995年到2006年十多年间,他走遍了贵州上百个窝凼,只为选出一个理想的望远镜台址;从2007年立项到2016年落成启用,他跑遍了工程现场的每个角落,即使在2015年4月确诊为癌症,在他逝世前几个月,还在参加工程例会……他就是被尊为“中国天眼”之父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
青年时代的南仁东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南仁东1945年出生在吉林省辽源市。邻居们记得,这个孩子从小就喜欢到山上看星星,弟弟南仁刚说,在中学时期他就提前自修了全部物理课程,包括一部分天文物理。
1959年,南仁东以吉林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68年11月,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的南仁东,一路风尘来到通化市无线电厂报到。工作的第二年,通化市无线电厂开始研发便携式小型收音机,有绘画功底的南仁东被选入小型收音机外形设计四人小组。
虽然是刚出校门的学生,但南仁东知识丰富,思维缜密,在反复测算和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后,在同事共同努力下使模具一次通过注塑测试。
1970年,通化市无线电厂开始研发10千瓦电视发射机,南仁东得到消息后表示要加入其中,由于表现突出,被任命为电视发射机研制小组长。经过半年多的攻坚苦战,产品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由南仁东主导设计的发射机外形被省工业厅评为第一名。
在厂工作期间,南仁东还带领这个国企工厂的技术员与吉林大学合作,生产出我国第一代电子计算器。
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
作为FAST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南仁东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大窝凼变成一个现代机械美感与自然环境完美契合的工程奇迹,这是南仁东先生心中最美丽的一道科学风景。
作为FAST的造梦者,南仁东用自己不变的激情,带领着一众科学家,共同走过了22年漫长而坎坷的逐梦之旅。从北京到贵州,从科研工作者到普通工人、农民,无数人为此付出了时间和汗水。
23年,8000多个殚精竭虑的日子。南仁东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
台址勘察期间,为了更清晰地了解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正确的危岩治理方案,65岁的南仁东和年轻人一起,在没有路的大山里攀爬。在去陡峭山顶时,大家劝他在山下等着,看完结果向他汇报,他却坚持:“我要和你们一起上去,看看实际的情况。”“南老师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南仁东的同事和学生们评价。而最终建成的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将为探索宇宙奥秘提供独特手段,为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发展和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世界领先的创新平台。
学习南仁东的热潮在吉林大地蔓延
南仁东的真诚质朴更是远近闻名。工程建设之初,由于经费紧缺,南仁东只能花上50个小时坐火车来往于北京和贵州之间。为了在贵州选到最佳的台址,南仁东在1994 年到2005年间,走遍了上百个窝凼。当时,周边县里的人几乎都认识南仁东,一开始人们以为发现了矿,后来说发现“外星人”。
而20多年的贵州建设历程,让南仁东把贵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这里有他的梦,有20多年为之奋斗的情。令他倍感欣慰的是,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终于在贵州告成,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
虽然南仁东没能亲眼看到FAST产出重大创新成果,没能等到他应得的荣誉和奖励,但他毕生的事业已经成功。2017年11月,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南仁东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随后,一场场催人奋进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祖国大地陆续开展。2018年1月9日、10日,南仁东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先后在辽源、长春举行。南仁东生前的搭档、同事、学生把他的故事带回了家乡,与吉林人民一起分享“时代楷模”的魅力。整场报告会,掌声经久不息。报告会结束后,现场观众纷纷编写聆听感受发布到朋友圈,表达内心的崇敬与钦佩。
“新时代,我们需要前进的力量。南仁东老师,就是我们的标杆!”其中一位观众这样写到。学习南仁东的热潮已在吉林大地蔓延开来。
新文化记者 刘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