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立春日 芦山灾后新居重建工程春笋般出现
信息来源:googvv.com 时间: 2014-02-07 浏览次数:1479
上午10点,原来的责任田里,随意点播的油菜翠绿。芦山县龙门乡红星村红星2组,62岁的卫青富和妻子杨成香一深一浅的走进田地,拉开长长的皮尺,跟随的女儿查看着皮尺上的刻度,报出长度,12.3米长,12米宽。然后一家人又抬起头,各自在心里计算着什么。三个农家人不是在商量种地,而是在为将要启动的新居建设做规划。
2月4日,马年立春日。记者走进4.20芦山地震震中龙门乡,繁忙的公路两旁,灾后新居的重建工程春笋般出现,度过了春节最热闹的几日,希望早日住进新居的人们走出板房、安置点,开始规划建设新家园。
规划:农家期待“进小区”
按照村里确定的灾后重建居住面积要求,如果在这块地上修建新居,4口之家的居住面积离每人46平方米的最高标准还有距离,不过与原来山坡上的旧屋条件会好很多了。
4.20芦山地震中,卫家的住房全部被泥石流冲毁。灾后重建,一家人获准迁居,可以在原来的责任田重建新居。当然的责任田是“默出来的面积”,这一次要修房子就需要精确计算。吃完团年饭,走完亲戚,一家人选择了开春这个日子来到地里。
卫家的新居规划现场,引来几位村里人的聚集:“自己做个规划,节后开工就可以领到政府发放的补助资金了。” “地里的油菜怎么办?”“你不知道,这几天都是大鱼大肉,这种没有施过肥的油菜,用清水煮过是团圆饭桌上最抢手的菜。”卫青富和妻子对新家充满的期待:“新居准备修成一楼一底,估计要耗费20万左右,女儿在外地做生意,也可以帮助新家的建设。”
说话间,来了邻居71岁的杨洪富,名字里也有一个富字,两个人开始数起了村里名字带“富”的人,一共有6个,现在还在村里住的有4个。一个说他家房子比我的大,一个说你穿的衣服比我贵。比富,赞富,阳光下的新居工地上引来一阵阵笑声。最大期待还是被卫青富抢先说了出来:“这一片平地已经规划为村里的各家各户的新居地,大家的条件不一样,选择户型也各有爱好,我希望这里变成一个小区,和县城里一样,生活起来就方便了。”
建房村民:月底赶着搬新房
“小心点,这地上的水泥一定要敷平整!”比卫家还早,李明全和老婆杨荣枢不到8点就起床了,急匆匆领着一众邻里亲戚在自己刚刚搭好木架结构的新房子里忙了开。
“地震的时候老房子全都垮了,我们只得在原址上重建,现在一家人都住在那个帐篷里。”顺着李明全手指的方向,一个低矮破旧的帐篷在新房子斜对面勉强地支撑着。“搭帐篷这地都是邻居家好心借的,年后他们也等着这地建新房子,所以我们春节都来不及过,就得赶着开工。”
李明全的新房是一套2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虽然才刚刚搭起了个框架,但预计到这个月底,新房基本上就能建成。这样的速度离不开亲友的帮助。“他家里还有个残疾老人,大家都希望他能早点搬进新家。”李明全的邻居杨力听说他要开工,也顾不上春节跟家人团聚,主动加入了施工队伍,“哪里有个需要我都可以帮个忙。”而从成都打工回来的儿子李虎也没歇着,“我的工作就是装修,所以也算有点经验,趁着假期正好帮父母搭把手。”
“往年春节都得过了初七才劳动,今年初四一过就坐不住了,希望明年一家人可以在新房子过春节。”杨荣枢已经忍不住展望起搬进新居的生活。
外乡民工:有家人在哪儿都是过年
春节里,芦山没有休息的不止李明全这样急着修房的村民,跟重建新房相关的施工队更繁忙。
“村民要赶着重建房子,我们也可以多赚点钱,两全其美。”在紧邻李明全家的路边,来自贵州的邹鸿正忙着往水泥搅拌车里倒水泥,其他三个工友则挨个推着小车,将刚刚搅拌好的水泥急忙送到施工现场。
邹鸿一行是去年11月带着设备从广元赶到芦山的。“听说这边特别缺少专业的施工队伍,我们立即就赶了过来。”邹鸿称,“这段时间赶着开工重建的村民特别多,我春节期间已经接了3、4个活儿了。”他算了笔帐,平日里,自己一队四个人一天大概能挣1000元左右;而春节里,每人可以提价100元左右,如此下来,一天要多挣300-400元。虽然可以多赚点钱,但是邹泓也直言辛苦,“经常是早上7、8点开工,要干到晚上9、10点,回家累得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
在邹鸿的施工队里,原本有5个人,不过有一个兄弟赶着回老家过年去了。“我们剩下的这四个都早早地把娃娃、老婆接到了身边,我父亲今年也过来了。只要有家人在,哪里不是过年嘛?”邹鸿笑道。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