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特色培养让“卓越工程师”名副其实
信息来源:googvv.com 时间: 2014-01-20 浏览次数:410
日前,江苏盐城工学院的参赛作品在“挑战杯”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该作品还获得大赛组委会颁发的“交叉创新一等奖”。媒体和同行惊讶于一个地方普通工科院校凭什么能够在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
在荣誉的背后,体现着学校高层对“回归大学本位,致力培养卓越人才”的深刻思考。
近年来,盐城工学院面向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和工程研究需求,构建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基础、应用、创新”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模块化整合”和“项目式推进”方式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同时把实践教学提升到是否能够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才的高度来予以加强。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明确要求实践教学学分不得低于总学分的30%,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专业、产业三个层次的实践训练,构建开放性多层次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组织由校内资深教授、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合作的教学团队,承担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学校通过奖励学分、资金资助等方式来拓展实践教学途径,引导学生参加科研与创新实践,重点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卓越计划意在打造工程设计人才,它最重要的特点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真正让“工程师”名副其实。
为破解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中下厂难、动手难,学生缺少企业实际工程训练环境的难题,学校机械工程学院探索“预就业”实习模式,在校企合作平台上,组织学生在大四毕业实习阶段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在公司工程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公司实际项目。一些企业还为“预就业”实习学生开设选修课程,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20岁刚出头就担任上海优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技术经理一职的吴婷说,正是学校的培养模式让她拥有了过硬的技能,而“预就业”实习经历又帮助她提早实现了与就业岗位的顺利对接。
5年来,这一模式逐步得到企业的认可,“预就业”单位也从最初的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一家,拓展到现在的12家单位,“预就业”学生总数达到大三学生总数的53%。
建校50多年来,盐城工学院立足地方,贴近建材行业实际需求,为建材行业培养了1万多名工程技术人才。近年来,学校顺应沿海开发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主动对接盐城市机械、纺织、材料、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和汽车、新能源、环保等新兴特色产业,积极扶持社会急需、特色明显、带动性、前瞻性强的新建专业,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特色。(刘咏)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