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网 - 工程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报道 | 企业报道 | 企业管理 | 热点话题 | 施工技术 | 项目管理 | 行业报道 | 行业透视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企业报道 > 工程師在硝煙中成長
V.biz | 商业搜索

工程師在硝煙中成長

信息来源:googvv.com   时间: 2014-01-03  浏览次数:1576

    原標題:工程師在硝煙中成長
    太陽露出了頭,濃霧消散開來。成空航空兵某師機場的停機坪上,幾個年輕技師正嫻熟地為一架換裝發動機的戰鷹調試參數。
   
    望著眼前這一幕,該師裝備部部長、高級工程師祝鵬舉對記者說:“這不亞於醫院一場縝密復雜的心臟手術,如果放在以前,基層一線的技術骨干也難以完成。”
   
    現在不同了。該師擁有一批以空軍級專家領銜擔綱,高層次科技人才、軍區空軍和作戰部隊保留技術骨干為主體的科技人才隊伍,官兵自主保障、自力維修和自我創新能力陡增。
   
    在機場維修保障一線,記者碰到了一位老兵。他叫李存積,是空軍外場系統唯一一名技術3級的高級工程師。作為空軍的“寶貝疙瘩”,李存積鉚在基層一干就是30多年,領銜攻克了多項科技難關。退休后,他仍奔波在機務保障一線。李存積身后是一批扎根基層摸爬滾打的科技骨干,他們被譽為在硝煙中成長的技師。
   
    “這些技師個個是我們師的大功臣!”師長王燕崎說,近年來,他們連續4年駐訓雪域高原。去年3月,作為空軍首個完成跨年度冬季高原駐訓的部隊,他們突破了飛機設計性能和訓練局限,初步具備了高原全疆域、全天候遂行任務的能力。
   
    記者了解到,為了探索高原保障的新路子,以高級工程師張建家、張洪倫為首的一批科技干部不顧強烈的高原反應,爬飛機、走線路,排除故障1000余起。在這種邊伴隨保障邊探索實踐的訓練保障模式下,基層科技隊伍完成了新型戰鷹47項保障課題研究,探索出一整套高原保障的新方法。一批科技骨干由此跨入了更高層次的科技人才行列。
   
    工程師譚靖博士的研究課題是飛行員頭盔瞄准鏡。他建立的平台實現了檢測設備數字化、數據採集網絡化、動態分析智能化。介紹這個科研項目時,他一邊揮動著手臂講解,一邊邀請記者親身體驗。他說:“是機場一線工作的便利條件,給了我更多直接參與科研課題的機會。”
   
    硝煙已成為科技成果最直接的“催化劑”。作為一支基層部隊,該師近年來有3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
   
    這一令人驚嘆的數據背后,是該師工程師們牢牢鎖定的服務戰斗力這一攻關方向。為了提高裝挂彈速度,祝鵬舉帶領一線技術骨干研制自動化設備,優化整合程序,使裝挂彈速度大大提高。
   
    在另一架待飛的戰鷹前,一個保障機組的技術人員比過去減少了一半。原來,針對放飛保障操作簡單、易於掌握的特點,師裡推行放飛保障人員不分專業的通用化保障,“解放”出來的技術骨干專門在“后台”從事新裝備技術研究、故障排除等復雜科研技術工作。
   
    機械師賴禎海就是此項保障模式的受益者,他從前台保障脫離出來后,專心從事裝備技術攻關,成為一名既能維修裝備,又能搞科研攻關的雙料“戰斗工程師”。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