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网 - 工程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报道 | 企业报道 | 企业管理 | 热点话题 | 施工技术 | 项目管理 | 行业报道 | 行业透视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企业报道 > 探索工程中心企业化转型之路
G.biz | 商业搜索

探索工程中心企业化转型之路

信息来源:googvv.com   时间: 2013-09-10  浏览次数:14696052

   


    
    明平文
   
    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主任明平文是科研人员出身,现在是企业家。而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他展现出来的气质,更像是一位哲人,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明平文很少谈及工程中心的成绩,更愿意探讨问题和解决思路,语气平缓、克制,言词间留给听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在办公室内接受完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之后,他还坚持亲自带记者转遍了工程中心的各主要部分。
   
    在工程中心宜人的院落中与明平文边走边聊,我们仿佛走在哲学小路上。
   
    理清关系 确定思路
   
    工程中心的目标很明确:推进燃料电池的产业化。
   
    在工程中心成立之前,首先创办的是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源动力),其核心成员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
   
    “创业之初,首先遇到的难题是理清人员关系。”明平文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当时已经在大连化物所工作多年的科研人员,对完全脱离原有体制去企业工作有所顾虑。对此,大连化物所非常理解,并采取灵活的办法支持技术骨干到企业去发挥力量。
   
    这一变通的方案便是:这些科研人员依然是大连化物所的职工,但由新源动力来聘任。新源动力向院所支付用人费用,由院所向科研人员支付工资。
   
    人员关系理顺了,那么需要解决的便是如何让这家创业型企业尽快实现自负盈亏。
   
    成立之初,新源动力曾一度依赖国家的资金支持,而如今,随着企业收入的不断增加,国家投入所占比例已经降低到10%~20%。
   
    这背后离不开恰当的经营思路,即一方面销售小规模生产试用的燃料电池;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提供技术服务来获得持续收入,支持燃料电池的继续研发和产业化。
   
    目前,工程中心承担着上海汽车、南都电源等企业的研发任务。
   
    企业化管理
   
    “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管理是不一样的,刚从研究所来到企业的人员,一开始很容易不适应。”明平文说,“其中关键的一点,是思维上的转变。”
   
    在院所和企业都有着多年管理经验的明平文认为,研究所更关注科学上的新发现,更多的是以研究基础科学问题来组织管理的;而企业需要面对市场和股东,需要使技术满足产业化需求。
   
    科研院所强调自由和创造力,企业往往更看重标准化的质量管理。
   
    明平文表示,企业需要将科研成果标准化而且质量稳定地作为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质量控制的问题。
   
    他举例说:“比如什么叫做向客户微笑?露出几颗牙是微笑?露出多少颗是大笑?对于燃料电池的研发和生产而言,所有问题都必须标准化。”
   
    为此,工程中心引入了企业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是生产工艺的标准化,更是从人事、财务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推进质量管理,并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燃料电池企业。
   
    项目制促团队成长
   
    目前,工程中心拥有一支140人左右的队伍,其中包括14位博士。如何使这支队伍不断成长,发挥出尽可能大的效能,是摆在明平文面前的又一课题。
   
    在创业初期阶段,曾有来自上市公司的高管来协助他推进企业化管理,同时,科学家出身的明平文自己也研读了大量管理学书籍。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他的案头摆放的大部分都是管理类著作。
   
    为了打通各个部门,使不同业务单元发挥出“1+1>2”的聚合效应,明平文采取了项目制管理方案,由项目负责人来带动各部门合作,实现资源分布的集约化和高效实用,完成了团队重组。这成为工程中心管理上的又一次重要转变。
   
    被盘活的团队目前已不满足于单向地接受管理指令,并且会提出更加科学的管理需求。
   
    例如,就有部门主动向明平文提出加强对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引入更为先进的办公管理系统,使各项事务在不同部门之间更加高效地流转起来。
   
    近年来,这支不断成长的队伍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并屡创佳绩。其研发的燃料电池,除服务奥运会和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外,还于2010年首次走出国门成功服务于2010年新加坡世青赛,创造了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出口第一例。
   
    明平文本人也于去年当选了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之“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如今,明平文及其团队成员正加紧推进燃料电池的进一步产业化,迎接燃料电池商业应用的曙光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网证实,仅供您参考